清凉一夏,健康同行 | 必备夏季健康知识科普
夏日的阳光、海滩、冰饮令人向往,但伴随而来的高温、潮湿以及潜在的疾病风险也不容忽视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夏日时光,科学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,我们特别整理了这份夏季健康知识科普指南。
一、 头号威胁:防暑降温,警惕中暑!
高温是夏季最显著的特征,也是健康的首要挑战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,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,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,引发中暑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中暑的警示信号:
- 先兆中暑: 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四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。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(<38°C)。
- 轻度中暑: 体温升高(>38.5°C),面色潮红或苍白、皮肤灼热、脉搏增快、血压下降、恶心呕吐加剧。
- 重度中暑(热射病): 体温急剧升高(常>40°C),意识模糊、谵妄、惊厥、甚至昏迷,皮肤干热无汗(或早期大量出汗后转为无汗),这是非常危险的急症,需立即送医!
科学防暑降温措施:
- 主动补水: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!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、淡盐水或含电解质(钾、钠、镁等)的运动饮料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量极高的饮料。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-2000ml以上,出汗多时需增加。
- 减少外出,巧避高温: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日照最强、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剧烈运动。如需外出,务必做好防晒(见下文),并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。
- 物理降温: 穿着宽松、浅色、透气的棉麻衣物,利于散热。利用风扇、空调(温度不宜过低,建议26-28°C,避免直吹)、湿毛巾擦拭身体、洗温水澡等方式降温。保证室内通风。
- 关注重点人群: 老年人、婴幼儿、孕产妇、慢性病患者(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)、户外工作者等是中暑高危人群,需要特别加强防护和看护。
二、 守护“入口”安全:预防肠道传染病
夏季高温潮湿,细菌繁殖迅速,食物容易腐败变质,是肠道传染病(如细菌性痢疾、伤寒、副伤寒、感染性腹泻、食物中毒等)的高发季节。
- 关键预防措施:
- 食品安全五要点: 保持清洁(勤洗手、厨具清洁)、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、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(冷藏<5°C,热存>60°C)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。
- 管住“嘴”: 尽量不吃生冷或未彻底煮熟的食物(如生鱼片、醉虾蟹、半熟蛋),不吃腐烂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物。生吃瓜果蔬菜务必彻底洗净,最好去皮。少吃路边摊贩食品。
- 注意饮水卫生: 不喝生水,饮用煮沸的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/桶装水。
- 个人卫生: 饭前便后、加工食物前、接触脏物后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。
- 及时就医: 一旦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消化道症状,应及时就医,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。
三、 肌肤的“防晒衣”:科学防晒护肤
强烈的紫外线(UV)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、晒黑、加速皮肤老化(光老化),更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。
- 全方位防晒策略:
- ABC原则:
- A - Avoid (避免日晒): 同防暑,避开正午强光时段。
- B - Block (物理遮挡): 佩戴能阻挡99%-100% UVA/UVB的太阳镜;戴宽檐帽(帽檐>7.5cm);穿着轻薄透气的长袖衣物、防晒衣(选择UPF值高的)。
- C - Cream (防晒霜): 这是重要补充!选择广谱防晒霜(同时防护UVA和UVB),防晒指数(SPF)建议30+或50+,PA值+++或以上。出门前15-30分钟足量涂抹(面部约需一枚硬币大小),并每2小时或大量出汗、游泳后及时补涂。不要遗漏耳后、脖子、手脚背等部位。
四、 夜间的修复:保证充足优质睡眠
夏季昼长夜短,气温高、湿度大,蚊虫滋扰,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,影响身体恢复和免疫力。
- 改善夏季睡眠小贴士:
- 营造舒适环境: 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温(约25-26°C较舒适),保持室内通风干燥。使用蚊帐、电蚊香等驱蚊防虫。选择透气吸汗的床上用品(如竹席、亚麻席、棉质床单)。
- 规律作息: 尽量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,即使在周末也保持相对规律。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(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)。
- 睡前放松: 睡前1-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进食。可以洗个温水澡、听听轻音乐、做些温和的拉伸放松身心。
- 午睡有度: 如有午睡习惯,时间不宜过长(20-30分钟为宜),避免影响夜间睡眠。
五、 运动与情绪:动静结合,心静自然凉
- 科学运动: 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适度运动(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)。强度不宜过大,时间不宜过长。运动前后充分补水。如感不适,立即停止。
- 调节情绪: 高温易让人心烦气躁(“情绪中暑”)。保持平和心态,学会自我调节,可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、与亲友沟通等方式放松心情。保证充足睡眠也有助于情绪稳定。
总结:
夏季的健康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我们从防暑降温、饮食卫生、皮肤保护、睡眠管理、情绪调节等多方面着手。掌握这些核心知识,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,我们就能有效规避夏季常见健康风险,真正拥抱一个安全、舒适、充满活力的夏天!
温馨提示: 本文提供的信息旨在普及健康知识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如您或家人出现严重不适或疑似中暑、食物中毒等情况,请立即就医!